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10的文章

色拉烏孜山徒步

圖片
在旅遊地圖上發現一條徒步路線,叫做「色拉烏孜山徒步路線」 。雖然只有簡單的文字說明 (約 10 公里,全程約一天) 和簡單的路線圖,不過看起來並不難——如果難度太高的話,應該不會印在地圖上吧?換句話說,應該是適合一般人走,才會印在地圖上吧? (這樣的邏輯推理應該沒錯吧?) 不過,我也不敢小看這條路線,決定只走一半,從半路下切到色拉寺。也趕緊上網查詢相關資料,有不少人走過,大家都稱讚是條展望非常好的路線! 五月二十八日一早,攔計程車到登山口 。拿地圖解釋了老半天,師傅總算搞清楚我要去的地方。他說他很久以前好像去過一次,當時還是土石路,後來聽說翻新成柏油路面了。 到了帕崩崗寺,我先下車問路人,確定地方沒有錯,才付錢 ( 30RMB ) 讓師傅離去。這間寺廟位於半山腰上,除了寺廟的建築物以外,一片荒涼…… 山坡上正開著一種紫色小花,滿山遍野,將黃土染成淡淡的紫色。我離開柏油路,往帕崩崗寺走。這座寺廟有許多獨立的建築物,入口處立著三座醒目的白色佛塔。今天似乎要舉行某種儀式,進進出出的藏民很多,院子裡還搭了帳篷。 這座寺廟歷史悠久,據說是拉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。我走進主殿順時針繞行一圈,看見了西藏地區最早的六字真言,刻在石塊上,外頭罩著玻璃加以保護。傳說藏文在這裡制定出來,這是最早寫下的西藏文字。 出了寺院,向一位年輕人問路,還好他會說漢語。確定山路的方向之後,便朝著第二座寺廟前進。第二座寺廟海拔位置比較高,山路沿著山坡緩上,路跡明顯。不過,除了幾位臟民在帕崩崗寺後方轉經以外,並沒有看到其他人往上走。看來我的旅程會相當安靜了。 雖然是上坡,不過坡度和緩,走起來並不覺得喘。遠方的山坡上布滿了黑色的石塊——用望遠鏡仔細一看,嚇!原來是一隻隻站著的禿鷲!接著又發現天空有許多禿鷲在盤旋。 網路上的資料說,這附近有個還在使用的天葬台,因而有許多禿鷲出沒。不過,這座小山谷應該也很容易產生上升氣流吧,這些體積龐大的猛禽才能藉此乘風翱翔啊! 第二座寺廟,按照地圖上的資料,叫做扎西曲林寺。寺廟裡有位喇嘛(資料上說這裡是尼姑廟,不過我遇到的是男性的修行者),我向他問路,比手畫腳之下,他叫我從左邊繞過寺廟往上走。寺廟後方有一大片廢棄的舊牆,看起來應該是寺廟原本的位置。 上坡路之後彎進了一條溪溝,有小溪流。過了小溪便是修行地。一間間的小建築物依山而建,看起來還有人在使

小小的,小昭寺

圖片
大昭寺和小昭寺是拉薩市區最著名的兩間寺廟,也是旅客拜訪拉薩不可不去的兩大景點。 這兩間寺廟在藏傳佛教的地位十分崇高,主要是因為裡面供奉著釋迦牟尼的佛像。據說佛像是釋迦牟尼還在世的時候,按照佛祖本人的形象雕塑而成,還由釋迦牟尼開過光——因此,對佛教徒來說,見到這樣的佛像就等於見到佛祖本尊! 如此神聖的佛像全世界只有三尊。其中一尊在印度,於某次運送過程中發生船難而沉入海底。僅存的兩尊,一尊原本在尼泊爾,隨著赤尊公主陪嫁到西藏;另一尊當時屬於中國,也隨著文成公主陪嫁到西藏。就這樣,佛教界珍貴的兩尊佛像都到了拉薩,分別供奉在大昭寺和小昭寺。 可惜的是,小昭寺所供奉的佛像,在文革時期被砍斷。因而有些藏民認為這尊佛像沒那麼靈驗了,小昭寺的香火也變得沒那麼鼎盛。而大昭寺所供奉的佛像,幾乎可說是佛祖在世界上唯一的化身代表了,無比崇高!(這是藏族導遊說的,聽來有幾分道理。) 不過,小昭寺也因為多次火災,一再重建,幾乎看不到原有的樣貌了;而大昭寺裡還保有一千多年前的建築,是拉薩最古老的寺廟。同時,藏民還認為「先有大昭寺,後有拉薩城」,整個拉薩是以大昭寺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,從古至今,到大昭寺朝拜、轉經的藏民一直絡繹不絕。 隨著歷史發展,大昭寺的地位自然是比小昭寺高了。旅遊書上也說,大昭寺是必去的景點,如果時間不夠,小昭寺可以不去。 遊客喜歡去大昭寺,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那份濃厚的宗教氛圍。但是就我來看,大昭寺的觀光客實在太多了!主殿裡頭幾乎成了佛像博物館,每尊佛像都用鐵網罩起來,每個角落都有觀光團圍著導遊聽解說,就連藏民禮佛也得排隊。 我看了旅遊書的建議,原本不打算去小昭寺。後來因為還有時間,加上門票也不貴( 20RMB ;大昭寺的門票為 85RMB ),就姑且去看看。沒想到,逛完之後,覺得對小昭寺有了一份偏愛——那是很值得一去的景點啊! 站在小小的寺院裡,安靜的看著信徒轉經、煨桑、參拜、行大禮,每個動作都那樣從容自在,那樣專注而單純。進入大殿,跟著大家的腳步轉經(沿著牆壁順時針走一圈);進入內堂用額頭輕觸佛祖,心中為了可以如此接近佛祖而激動 起來;離開之前,站在不遠的地方,好好的再看一眼這尊歷經兩千多年的神像…… 。 沒有吵雜的觀光客,以及此起彼落的導覽,只有一心想到佛前祈福的虔誠藏民。感覺自己更貼近藏民的生活,很容易就感受到宗教的確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。 在小

羊卓雍錯隨想

圖片
西藏三大聖湖是納木錯、羊卓雍錯和瑪旁雍錯。這趟旅行剛好三座聖湖都去了。沒去研究為什麼西藏的湖泊那麼多,偏偏這三座湖雀屏中選。 不過,許多資料都提到,羊卓雍錯是世界上最美的湖水。羊卓雍錯在藏語的意思是「碧玉之湖」,湖面海拔 4441 公尺,面積 638 平方公里。一般簡稱「羊湖」。 然而,三座聖湖當中,我覺得最美的是納木錯,因為我在那兒待了三天,有幸看到美麗的日升日落, 永生難忘 。第二個喜歡的是 瑪旁雍錯 。在湖畔的第二天早上,我摸黑上到小山丘,一個人獨享了安靜而美麗的日照金山。 至於羊湖,只有匆匆經過。先在崗巴拉山口眺望,之後下到湖邊,短暫停留了一會兒。沒有悠閒的時間見證這座聖湖的美麗。而且,那天雲量偏多,湖水的顏色顯得又厚又重,第一眼的印象並沒有產生所謂「掉落在草原上的藍寶石」之類的驚歎。 對我來說,和聖湖在一起的時間愈久,喜歡的程度就愈高,也愈覺得那座湖是美麗的。過了三十五歲之後,我才明白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。人與人的感情是在相處中慢慢建立起來的。要一起經歷過許多,才能看見對方美麗之處。不過,要就此評斷一個人還是稍嫌不足的,因為有時候還是會遇到天氣不好,而無法看清楚對方真正的面貌。 況且,真正的面貌是永遠無法確定的。 人這種生物是會一直 成長 改變的 ,就像湖水那樣,在不同的天氣、不同的時間、不同的位置欣賞,看到的湖水面貌都不同——而這正是羊湖之所以被稱為「最美麗的湖水」的原因!

藥王山的摩崖石刻

圖片
  【 20100616 ,晴、多雲,晚上下雨】 摩崖石刻是指雕刻在山崖岩壁上的文字或圖像。在西藏地區,石刻的內容大多是佛像、經文或六字真言,因而形成一種獨特的佛教藝術。 布達拉宮旁的藥王山南側擁有許多摩崖石刻,歷史悠久、色彩豔麗、造型多樣,是藏民朝拜的聖地,也是一座石刻藝術博物館。 之前特意去找了一趟。地圖上明明標示著,德吉南路和金珠東路各有一個出入口,可是我把拉薩市這兩條大馬路全走遍了 (走到腿快斷掉) ,卻不得其門而入。 後來才知道,藏民習慣在早上到寺廟參拜,將一天當中最美好的時間獻給神佛,以示虔誠(這是藏族導遊說的;而且最好列為早上的第一件事)。所以,金珠東路的入口在下午就把鐵門關起來了!小小的通道,一關起門來,就像一條死巷,完全看不出來是聖地的入口。 德吉南路的入口,在一條小巷子底,要不是沿途有賣泥塑小佛像 的店家,我還以為是走到人家的家裡呢! (這種泥塊壓印而成的小佛像或或小佛塔,叫做「 擦擦 」,用以供佛。因為中文名字很特別,我讀過相關資料之後就記住了。) 漆了金漆的佛像擦擦。後方紅色擦擦的造型是佛塔 第二趟去才找到正確的地方。旅遊書上寫說從布達拉宮對面、藥王山觀景台旁的小路走進去就能到,那是錯的,只能走到「魯普岩寺」而已,小路再進去是一道鐵門,有警衛站崗。 從德吉南路進去,巷子底有一個售票亭,不過我去的時候,沒有人看守,於是省了 10 塊錢人民幣。可能是下午的關係,冷冷清清的。不過,還是有虔誠的信徒在石刻佛像前行五體投地的大禮。 一進去左側的岩壁上刻滿了大大小小的佛像,相當壯觀!整面岩壁的上緣還搭了棚子為佛像遮風避雨。再往前走,有一間小寺廟。走進去一看,原來是就著岩壁圍出一間小寺,裡面的岩壁上也都是佛像,有的還用玻璃罩住,想必是文物珍寶。 寺廟裡有位尼姑在掃地。我仔細一看,原來她在掃信徒奉獻的紙鈔……(藏民習慣在佛像前奉獻一些錢,尤其薩嘎達瓦節期間,更是手執一疊紙鈔,逢佛必獻) 出來之後,繼續往上走,眼前突然出現一座金光閃閃的高塔。這座造型特殊的佛塔叫做「甘珠爾」塔,看起來很像截頭的金字塔(忘記數學名稱叫做什麼了),鐵架搭成巨塔裡,擺滿石板,石板上刻著佛像,有些神祇為獸頭人身,十分有趣。 這種鳥頭神,應該是猛禽吧? 轉一圈佛塔之後,我繼續沿著階梯往上走。上坡的步道左側山壁上刻滿了各種神像、六字真言,底下還

最美的風景

圖片
納木錯兩日遊,原本第二天要返回拉薩,但因為海拔五千多公尺的那根拉山口下大雪,道路封閉,所以在納木錯多待了一天。 第二天清晨,我們摸黑上到札西半島西側的小山丘(前島)看日出。下午四點多,雪霽天晴,我們再度沿著階梯爬上前島,這次不僅上到前島的最高點,還走到了半島的最西邊。 過了六點半,太陽還掛得老高,看樣子還要好幾個小時才日落。大家覺得風太大,決定放棄美景下山去。我上山前就把所有的保暖衣物都穿在身上,層層包裹,一點也不覺得冷,而且連頭燈都帶了! 「我想留下來看落日。」我說。 「我們先下山,吃完晚飯再上來看吧!」車友這樣說。 然而,我們走上來花了兩個小時,我想,吃過晚飯再走上來,一定來不及!而且依照人類的惰性,肯定不會想走第二趟的。 「那你們先回去吃飯,我在這兒等吧!」一輩子可能只來這一次,我不想錯過任何美景。而且,我衣服穿得足夠,不怕風吹,又有頭燈,摸黑下山也沒有問題。就讓我一個人獨享這傳說中最美的落日吧! 「我也留下來看落日。」 H 說。 H 是福建廈門人,和朋友一起騎川藏公路到拉薩。 我在接近拉薩的路上遇到 H 的車隊。我騎乘的速度很慢,跟不上他們,因而晚他們幾天才到拉薩。等我到拉薩之後,一聽說他們要到納木錯玩,就跟著來了。 話雖如此,我和 H 應該算是完全不熟,僅僅和大家一起吃過一頓晚餐。剩下的就是傳簡訊告知我騎到了哪裡而已。我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。對他的印象就是,他會講口音很奇怪的閩南語。 我知道 H 是為了陪我而留下來的, 他不放心把我一個人留在山上 。真是個 願意照顧別人 的好人!不過,他衣服穿得不夠。我很想告訴他,我在野外的經驗不少,一點都不用擔心我。不過,有人陪伴也不錯,雖然有頭燈,我還是有一點點怕黑…… 就這樣,偌大的山頭剩下我們兩個人。 離日落還很久,我們找了一個稍微避風的凹地坐下來。拍了一大堆聖湖的照片之後,我們都覺得沒事幹了,便開始聊天。 騎完這趟路,有什麼特別的想法? 對我來說,一開始走滇藏公路便設定「單車」和公車、飛機等一樣,只是旅途的交通工具,並不是旅行的目的,因此,有沒有騎完全程,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。我只是想來看看海拔比台灣高的地方有什麼樣的風景,如此而已。 而我很幸運,一路上看到了許多難忘的美景。 H 說他這趟騎車,是為了尋找 答案 。他以為經過這趟險路的歷練,心智會獲得啟發,而從中知道

禮物

圖片
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「納木錯」,湖面海拔 4718 公尺 ,在藏語的意思是「天湖」,面積廣達 1940 平方公里,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(僅次於青海湖)。納木錯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,形狀像靜臥的 金剛度母 ,是深受藏民崇敬的佛教聖地。 騎車抵達拉薩之後沒幾天,我和路上認識的車友一起參加了拉薩當地旅行社的「納木錯兩日遊」行程。 五月二十日,搭乘大巴士從拉薩出發,翻越那根拉山口(海拔 5190 公尺),於中午時分抵達納木錯。吃過中飯,迫不及待到湖畔散步。 我沿著柏油路走到「迎賓石」,這兩塊巨石是納木錯著名的地標之一。我遵循習俗順時針繞著巨石和瑪尼堆轉。我想藉著規律的徒步運動,將腦子的思緒倒空,好盛裝納木錯的美景。 我走過第一座瑪尼堆之後,有位老媽媽跟著我。大概是想要跟我這個觀光客要錢吧!我心裡這樣想。這期間是藏曆四月,為藏傳佛教的「薩嘎達瓦節」,藏民不僅會轉經,還會四處布施,因此也稱為「窮人節」——只要你伸出手,轉經的人就會施捨幾毛錢給你! 我不是佛教徒,而且我不喜歡這種「慈善暴力」,好像我沒有施捨,就會對不起自己良心。我又想起騎單車時,在路上被小孩搶劫的事。再說,我相信有更多虔誠的善心人士會給她錢的。 可不可以不要再跟著我?我轉過身去對老媽媽搖搖手,希望她明白我不會給錢的決心。老媽媽非但沒有走開,還一邊撒青稞,一邊唸著阿彌陀佛和六字真言…… 我想是某種 替我 祈福儀式吧!老媽媽看起來執意要跟著我,好吧!我於是拿了 2 塊錢給她,希望她快快離開。我坐下來想好好看看湛藍的湖水和遠方的念青唐古拉山。沒想到她也跟著坐下來。 我靜靜的看著神山聖湖,深呼吸 … …。老媽媽放下手中的轉經筒和青稞,拿出一串白色念珠,塞到我手裡,要我跟著她唸六字真言。她大概看我對神山聖湖很有敬意,要教我念經。好吧! 老媽媽教我把念珠握在右手,食指頂著小珠子,用大拇指將珠子一顆顆往下推送,口中唸著「唵嘛呢叭咪吽」……推著珠子唸完一輪,她又教我用念珠上附加的金屬珠子做記號,代表唸完一遍了。 之後,她用簡單的漢語對我說:「我是藏族,你是漢族,我們一家。」然後將整串念珠塞到我手心裡,她的意思是要把念珠送給我?我推辭了一番,這是她每天帶在身上,時時刻刻與佛祖溝通的工具,我怎麼能收下? 她又說了一遍:「我是藏族,你是漢族,我們一家。」壓著我的手,不讓我把念珠送還給她。 我捧著念珠,忍不

基烏寺

圖片
我很喜歡這座位於瑪旁雍錯湖畔的小寺廟——基烏寺。 從這座迷你寺廟可以俯瞰聖湖、遠眺神山岡仁波齊,佛塔和瑪尼堆一應俱全,寺裡面還有藏傳佛教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師的神蹟——烙印在石頭上的足印。 一大早徒步到基烏寺附近看日照神山,並欣賞聖湖在旭日之下閃閃發光的另一種面貌,然後踩著上百年的石階到寺裡面參拜蓮花生大師遺留的腳印、來自聖湖的神石,然後跟著虔誠的藏民推轉經筒、繞著佛塔走、以瑪尼石向天地祈福…… 雖然只花了半天的時間,西藏的自然美景和宗教風俗卻在這小小的山丘上完全體驗到了,而且身、心、靈都獲得滿足,對我來說真是「一百分的寺廟」!

日出聖湖,美景無敵

圖片
瑪旁雍錯也是水鳥的天堂。 納木錯、羊卓雍錯、瑪旁雍錯併稱西藏三大聖湖。其中,瑪旁雍錯在藏語的意思是「永恆不敗的碧玉之湖」(無敵的碧湖),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(湖面海拔 4588 公尺),面積 412 平方公里。 瑪旁雍錯不僅是藏民心中的神聖之湖,也是印度教的聖地(我們住的湖畔客棧便是印度人出錢蓋的,以便教徒朝聖),地位十分崇高。 在轉山之前,我們在聖湖 瑪旁雍錯的 湖畔住了一晚。第二天早上,我獨自摸黑上到附近基烏寺的山丘,一個人獨享了安靜而美麗的日照金山…… 早上 6 : 40 從湖畔的客棧出發,沿著山路走到基烏寺的佛塔,可是這裡看不到日出,於是又繼續往東走。一個小時之後,正好太陽從山的背後跳出來,讓我如願看到日出(不過,真正的日出早就過了,是因為太陽被山頭擋住了)。 原本滿心期待想看岡仁波齊的日照金山,卻發現從這個角度觀看,金色光芒只照到神山一小角,而且十分遙遠,沒什麼看頭。令我意外的,倒是納木那尼峰——天剛剛亮的時刻,淡淡的光線照在山頭的積雪上,竟然是粉紅色的!染了粉色的雪山溫柔的倒映在聖湖瑪旁雍錯上,簡直是天堂才有的美景 (雖然我沒有去過天堂) ! 水真是神奇的物質,只是原原本本映照出既有的東西,不創造、也不加以變化,只是忠實的複製出一份影像,卻不只讓美景加倍,而是無限提升…… 我在山丘上坐下來,看著湖水和湖裡面的雪山,又看看真實矗立在湖畔的納木那尼峰,開始覺得「神奇的西藏」這件事是真的——至少這幅 神山聖湖 的日出美景說服了我。

聖湖傳說

圖片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 神山聖湖 西藏地區有很多高山,湖泊密度之高也是名列前茅,許多高山和湖泊更是被宗教視為神山聖湖。更有趣的是,神山與聖湖經常是成雙成對的,有一座聖湖,就有一座對應的神山;湖是女神的化身,山神為男性,彼此為夫妻。 像是位於拉薩北方的聖湖納木錯,所配對的神山便是念青唐古拉山,傳說他們是一對戀人。 納木錯與念青唐古拉山 在阿里地區的聖湖瑪旁雍錯,和神山岡仁波齊也是一對夫妻。不過,我聽到的故事卻相當糾結:瑪旁雍錯有個情人,也就是位於聖湖南測的納木那尼峰;岡仁波齊為了監視他們偷情,於是轉過頭來瞪著瑪旁雍錯。 從基烏似的佛塔遙望岡仁波齊 站在聖湖畔,就能明白這個故事是為了解釋地理上的位置分布,以及岡仁波齊特殊的山形。從瑪旁雍錯看過去,納木那尼峰感覺就在湖畔,十分親近,而岡仁波齊卻只能望見一部分,既渺小又遙遠——既然如此,為什麼要搞個外遇情節?直接把瑪旁雍錯和納木那尼峰配成一對就好了啊? 瑪旁雍錯與納木那尼峰

岡仁波齊轉山:第三天

圖片
歐洲隊的挑夫。 今天的路程很輕鬆,從尊最普寺走到小商店,那裡可通手機,師傅會把車子開到那裡接我們。雖然只走兩個小時就結束了,不過昨天的體能狀況是無法再走這兩個小時的路程的。安排成三天的行程而不是兩天走完,還是對的。 一路緩下,輕鬆愜意。從尊普最寺開始,沿途有許多瑪尼堆。這些祈福的象徵配著藍天、青山、綠水,十分美麗,我不斷停下來拍照,因而遠遠落後,大家只得停下等我。 這裡的瑪尼堆形形色色,有的只是幾塊石頭堆疊著,像是不起眼的路線指示;有的則堆成一座小山,大家經過時便繞著走。這些石頭上刻有各種圖案,六字真言、經文或是佛像等——大概是職業病發作,看到這些石刻作品,就像看到一本本的手抄本,不僅拍照存檔,還認真的研究起上頭的各種字體…… 很有意思的是,從每座瑪尼堆望去,總會對著一座山頭或是河谷急流,這些人工堆疊的標誌,成了一幅幅風景畫的畫框。框出藏民對高山流水的崇拜,框出藏民對大自然的敬意…… 欣賞著他們這份對大自然的敬意,不知不覺中,心思也清明起來,只看到自己的渺小以及山水的偉大,「人活在大自然裡」這種單純而明確的關係,就像藍天下的空氣那樣純淨而透明,並且無所不在。 感覺自己的心回到了大自然……

岡仁波齊轉山:第二天

圖片
第一天走起來覺得還好,沒有想像中困難,但是萬萬沒想到,真正的考驗是第二天。「高度」讓一切截然不同…… 昨天晚上就開始下雪,一直到今天早上還是沒放晴。原本預定七點出發,只好延後。最糟的狀況就是撤退往回走,不過我並不想輕言撤退,因為這輩子可能只來這一次啊!而且我好不容易千里迢迢 (花了很多錢) 來到這裡……。 「即使 G 要撤退回去,我還是想試試看。」看著窗外的狂風暴雪,我心中浮現了一股莫名的 執念 。 「目前積雪的狀況應該還能走。」我下了這樣的結論。早上八點多,天氣有些好轉,多吉說我們可以繼續往前走,不過要儘快通過山口。 離開哲熱普寺之後,便逐漸往上攀升。地面積了數公分的雪,掩蓋了路跡,得看著前人留下的腳印才知道路在哪裡。還算好走,不過風雪愈來愈猛烈,我爬坡的速度也愈來愈慢。接近小天葬台時,又刮起雪來。我休息的次數也愈來愈多。經過「死亡之地」時,信徒留下的衣物都掩蓋在白雪之下。 轉山朝聖的人相信,將身體的一部分,像是衣服、帽子、念珠,甚至頭髮、血液等留在 死亡之地 ,就等於自己死過而獲得重生。因而這附近的山坡堆滿了形形色色的「身外之物」,像個巨大的垃圾場——不過,今天看起來只是一座白色花園,唯一還看得見的只剩瑪尼堆,以及纏在上頭的五色風馬旗了。 雖然沒有感覺很喘,不過我的腳步卻怎樣也快不起來,原本比我晚出發的藏民不斷超越我,還關心的表示要幫我背背包。 終於走到卓瑪拉山口,海拔 5660 公尺,這是我這輩子徒步所到達最高的地方了!雖然天氣惡劣,藏民還是虔誠的掛上風馬旗,還有人坐在山口誦經。我們休息了一會兒便繼續前進。 過了山口,山路轉為陡下。步道路面結了一層冰,兩邊又沒有灌叢或石頭可抓,我們幾乎是邊走邊滑,一不小心就會滑到山谷裡,險象環生。連山谷裡的慈悲湖也沒有心思好好欣賞。 這段陡坡是整個轉山行程最艱難,也是最危險的路段,我和G走得戰戰兢兢,最後是靠著善良的藏民扶著我們一步步走下來,得以安全下到坡底的帳篷休息站。 我們進入帳篷,吃了一碗泡麵、喝酥油茶,放鬆休息。外頭的風很大,吹得帳逢呼呼作響。午後兩點半左右離開帳篷,天氣放晴,一整個藍天白雲,很難想像早上是那樣的狂風暴雪,俗話說的什麼一天有三個季節的變化,果真親身體驗到了。 不過,河谷裡的風還是很大,途中還一度把我的帽子吹跑,害我又回頭追了好長一段距離。雖然在帳篷裡休息了很長的

岡仁波齊轉山:第一天

圖片
岡仁波齊與塔欽 「岡仁波齊是所有神山當中最神聖的,地位比珠峰(世界最高峰)還要高喔!」我們的藏族導遊多吉這樣說。當初會想來阿里地區,最大的心願也是想來岡仁波齊轉山。 「為什麼想去轉山呢?」包辦這次行程的西藏旅行社老闆問我,他們接的團很少有去轉山的。 我想來轉山,並不是宗教信仰的緣故。若要說真有什麼信仰的話,應該是對「山」的信仰吧!我喜歡山,除了台灣的山,我也想看看世界各地的山。 自從在一本書上讀到別人寫的轉山記錄之後(印象中是優人神鼓團員的轉山心得,那時候我很迷這個獨特的劇團),便暗自許下「以後也要去走走看的心願」。而當阿里的行程確定之後,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完成這趟轉山! 岡仁波齊峰(海拔 6714 公尺)相當特殊,不僅是藏傳佛教的聖山,同時也是印度教以及某些宗教共同的聖山。因此許多印度人、尼泊爾人,甚至還有俄羅斯人也來轉山。對我來說,信徒們繞著主峰的水平移動,與一般登山往上攀爬直到顛峰的走法,很不一樣——至少差了九十度! 「究竟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呢?」我是抱著這樣的好奇開始這趟徒步之旅的。 「完成之後,是否也會對自己、對人生有新的體悟呢?我的罪孽也會被洗清嗎?」這樣的心態也是有的。(然而,我們前後都是用車子接駁,並不是完整的「走」完一圈,所以,應該 什麼罪過也沒有被原諒吧 ……) 藏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釋迦摩尼的生日,藏民認為在這一天轉山會特別有福報。而整個藏曆四月(和農曆四月很接近)也被視為是轉山的良辰吉日。我們這次的行程剛好落在藏曆四月底,多吉認為我們是「來對了」,而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轉神山,他和我們一樣興奮!託他的福,沿途的寺廟他都拉著我們去參拜了! 一早請師傅開車送我們到經幡廣場,從這裡徒步出發。不過,看山路的狀況,車子可以開到曲谷寺附近,一些外國人都是坐車到這裡才下來走路或騎馬。 我們不是信徒,沒走近到經幡廣場看看。師傅說藏曆四月十五日這一天,廣場會舉辦更換經幡的儀式,熱鬧非凡,廣場上擠滿人,空地上停滿車子。得很早出發才擠得進來! 從經幡廣場出發後,神山上方就出現一抹彩虹,多吉認為這是相當吉祥的預兆,表示我們蒙受祝福。進入拉曲峽谷之後,兩邊都是高聳的大岩壁,十分壯觀。第一個休息點在曲谷寺山腳下。 曲谷寺位於河對岸的山壁上,是一座相當古老的寺廟,地位非凡,藏民認為,轉曲谷寺十三圈,等於轉神山一圈。因此,如果體力不濟或是